在朋友圈看到“杨百万”离世的消息时,我的脑海中清晰地跳出了当年采访他时,他说过的八个字:牛市挣钱,熊市挣股。
时隔多年,依旧记得他在采访当天卖掉一单股票挣得2000多元后的满足。彼时,改革开放30周年,他的身价早已远超百万。在接受采访的那个小区,他就有两套房子,一套住,一套做成了炒股工作室。但他的工作还是每天炒股,并且用每一天的实际行动提醒散户们“落袋为安”的道理。
对于“杨百万”这个称谓,他非常喜欢。他倒卖国库券赚得百万的故事,很多人有所耳闻,但他流露出的赚到钱时的兴奋,若非亲见很难想象。他毫不掩饰对金钱的喜欢,犹记得他说异地倒卖国库券时,最大的乐趣是把钱带回家,和妻子头对头数钱,数到手抽筋,神经高度刺激,吃4颗安眠药,晚上也只能睡两个小时,直呼“钱的力量太大了”!当赚到人生的第一个百万时,他还郑重其事地给钱称重量——当时只有10元面值的人民币,“10000元一封,是1斤2两;100万,120斤!”
与对钱的渴望相对应的,是他对风险的敏感。不断增加的财富数字让杨百万如履薄冰,他一度担心有一天有人要“割资本主义尾巴”。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况,他未雨绸缪,做了好几件引以为豪的“傻事”。
一是去税务局主动要求交税。赶着局长接待日,报上“杨怀定”的名字,从局长口中得到“从事国库券交易不用交税”的明确说法。之后跑去人民银行,要求“接受党和国家的教育”。先问工作人员买卖国库券到底合法不合法,没得到明确答复,随即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报纸,指出在开放国债市场首日,人民银行总行发出过“欢迎公民随时买进随时卖出”的鼓励,而他只是照做而已。用这样的方式为自己的第一个“一百万”做完合法认定,还不忘为未来做铺垫,跑去公安局以每月600元的工资请两名公安人员为其当保镖,主要目的是“今后真有什么状况,也能说是在人民公安的监督下所做的事情,总不至于给太严重的处分。”
如果说成为“杨百万”有一定的偶然,在股市沉浮中岿然不动,更需要智慧。他的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嗅觉”,不仅买国债、玩股票能赚到钱,甚至在“大哥大”、车牌等私人生活用品上,也总能在高低价之间找到合适的点;他又信奉“落袋为安”,任何东西都想着及时变现。1988年,他以2万元的价格买了大哥大,用了4年之后,1992年,以3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台湾老板,那年年末,大哥大的价格就掉到只要几千元一部了;同一年,杨百万还买了一辆夏利车,当时连车牌总共花了8万元,几年后,这块Z字打头的私家车牌照,卖出了20万元。
从某种程度上说,低买高卖,是杨百万积累财富的方式,于他而言,变现的快乐也远远大于享受的乐趣。而之所以能做到“低买高卖”,还是有相当的专业性,无论是从读报中获得一手信息,还是看到有人家开始安装固定电话就认为这会影响到大哥大的价格,都是实事求是、见微知著的鲜活注脚。
当然,也有人说他后劲不足。因为他得到人生第一个百万时,万元户还是很金贵的存在。但时间推移,他的个人财富并没有完成爆发式的增长。而这或许也是杨百万岿然不倒的秘诀,他时常告诉自己和身边人,股市需要遏制贪欲。在上海的第一代股民中,曾经有8位“大哥级”的人物备受股民追捧,被称为“八大金刚”,但经过岁月的捶打,只有杨百万硕果仅存。
“杨百万”一直很低调,不怎么愿意接受媒体采访,尤其是和股票相关的话题他更不愿意具体谈,因为那是买他炒股软件的股友才有的待遇。在股票市场上,他一以贯之地强调“落袋为安”,我清晰地记得,他苦口婆心地规劝股友:某个股票当天赚个千把块已经很好了,银行利率才多少?
常在股市,自然也有亏的时候,但一句“牛市挣钱,熊市挣股”又尽显杨百万的智慧,这既是他对国家发展的看好,也激励众人追随他的脚步进入了股市,正如他所说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你的机会,我特别想告诉年轻人,一定要捕捉到属于你们这代人的机会。”
作为第一批投身证券市场的代表,“杨百万”的每一个选择,都刻着中国经济发展的烙印。如今,“杨百万”离开了,世人用他在其最大的爱好上所得的称谓盖棺定论他的一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而“杨百万”带给人们的启示,也依旧值得我们品味。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谢飞君
A股大盘飘绿,似乎在缅怀杨百万这位中国股票市场的见证者。资深股民杨怀定的本名所知的人并不多,但其雅号“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却响彻中国资本市场二十年。2021年6月13日,这位股市风云人物离世,享年71岁。
时代图腾杨百万
异地倒卖国库券累积百万资产
杨百万1950年出生,祖籍江苏。1988年,杨百万从上海铁合金一厂辞职下海,通过国库券异地差价,掘得第一桶金。当时国库券行情属于机密,杨百万跑到上海图书馆翻看各地党报,查到当日合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于是连夜去合肥,以两万元本金赚取了两千元利润,随后他穿梭于河南、福建、山西等地,去的最多的仍是合肥,合肥一个地方就去了八十次。当年,银行并不支持异地取款,杨百万只好提着几十公斤的钞票或者现券奔忙各地,不得已的情况下杨还专门请警察保护自己,由此引来了《解放日报》的报道。短短一年时间,杨怀定赚取了一百万,也赢得了“杨百万”的雅号。
转战股市,一只票赚了一百五十万
杨百万携百万资金转战股市,他买的第一支股票是曾经的老八股龙头“电真空”,一只票净赚150万,顿时成为股市风云人物。这又为他赢得了另一个雅号“中国第一股民”。
作为股市发展的见证者,杨百万有许多第一: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个人;第一个从保安公司聘请保安;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纳税;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与证券公司打官司;第一个以股民的身份被大学请为教授……
杨百万留下许多名言,至今仍在被传颂:“股市不相信眼泪,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股市中不比谁赚得多,而要比谁活得更长、更潇洒。”“股市诀窍就四个字:抄底逃顶;股市就两个字:赢、输。”“股市中不能做‘死多头’,也不能做‘死空头’,要做坚定的‘滑头’;低吸高抛、抄底逃顶,见好就收,落袋为安乃真英雄。”、“不经过熊市的股民,不是一个成熟的股民。”
折戟沉沙中石油
2007年,中石油上市。杨百万接受媒体采访力挺石油股。他说:“中石油,我准备留给我的孙子,他现在四岁,等他20岁正好做教育经费。”(杨百万的孙子小名叫做“涨停板”)后来,中石油股价一路下滑,杨百万的鼓吹让许多股民血本无归,“中国第一股民”的光环因此失色不少。
此外,杨百万还开发了“杨百万炒股软件”,2003年投入市场时售价数千元,但许多使用过软件的客户产生了亏损,也曾经是在网上引起热议。
时代图腾杨百万
虽然杨百万最终没有成为巴菲特,有过争议,但作为中国证券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个体股民,他代表了那个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的时代,他是现代中国资本市场萌芽阶段的图腾。1998年,杨怀定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杨公已然作古,股市不免悲鸣。
引用地址:https://www.haoxigou.com/202407/44458.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