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在线问答_短线股票推荐_问财选股_ 好喜购问股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陈光标是怎么发家的(中国首善陈光标)

 

文 | -9sky

编辑 | 嘈坊

2015年4月7日,曹德旺做客《总裁在线》。

 

主持人问:还有另外一个中国人,他也到美国做慈善,您知道吗?

 

曹德旺:呵,你说的是陈光标吧?

而曹总的话陈光标没有听,时光荏苒,不过一年时间,所说的事也一一在他身上应验。

 

2016年9月,《财新周刊》的一篇名为《再看陈光标》的文章,

 

彻底将他“中国首善”的假面摘了下来。

 

在文章里,陈光标“数罪并罚”,被爆出“倒卖拆迁项目赚差价、慈善资金注水、靠着与大人物的合照骗钱、骗名、骗项目,甚至私自刻用公章”等黑料。

 

 

陈光标傻了、呆了、抓耳挠腮,以至于在三天后,他火速安排上了记者发布会。

 

就所有的问题做了回应,是“首善”还是“首骗”,陈光标第一次将所有故事搬上了台面。

 

那时的陈光标,早已没了往日的自信和笃定。

 

 

在2008年之前,陈光标还是一个极具新闻性的慈善人,

 

他是2008年首批赶到汶川地震灾后现场的慈善家,每逢捐款,陈光标必定先通知记者,

 

相比于其他慈善家的低调,他近乎夸张的行为、怪招频出的新闻,

 

让陈光标一度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名人故事”,

 

甚至被人戏称为“标哥”。

 

 

但自从2016年之后,陈光标“消失了”,直到2020年才又有了他的消息。

只不过这一次却是回光返照。

 

曾经那个以上头条为乐趣、博眼球的“中国首善”被拍倒在历史的沙滩上,

 

陈光标的面具被《财新周刊》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取下。

 

果然,谎言终究会被时间击破。

 

让我们走进陈光标。

 

01

 

在安徽与苏北的交界,有一个地方名叫“泗洪”。

 

极度贫困,而这便是陈光标的家乡。

 

1968年,陈光标降生在江苏泗洪县的一个农民家庭里,

 

据他所言,陈家相当穷,简直与少年时期的朱元璋有得一拼。

 

自打生下以来,直到10岁之前,陈光标的碗里稀饭都少得可怜,更别说散发香味的肉了,

 

2岁那年,陈光标碗里的稀饭才突然多了一点,后来他才得知:

 

其实家里有5个孩子,但因为穷,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先后被饿死。

 

那时,吃得上饭已经是他活下去的唯一愿望。

 

在其他孩子能够“大摇大摆”地上学,简朴生活时,陈光标便已开始养活自己。

 

 

为了挣够那1块8毛钱的学费,年仅10岁的陈光标就已经开始“经商了”。

 

那时候县城里条件也差,十分缺乏自来水,城里人想要喝水都要去路边的水摊上买。

 

而陈光标正是摸到了窍门,挑着两个小桶从三四十米深的井中提水,

 

然后走到离家1.5公里的集镇上去卖。

 

在其他水摊还经营“一分一碗,再喝再买”的路数时,陈光标却搞起了“一分随便喝”的经营模式。

 

销路瞬间暴涨,凭着苦、累,一天就能赚成年人半天的工资:两三毛钱。

 

别看这点钱微不足道,却挣够了他上学的钱。

 

当年在他的小水摊,还曾为一位老师免费端上过三碗凉水。

 

当那位老师执意掏出两毛钱,鼓励他好好读书,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让他几次从梦中笑着醒来。

 

 

而这段“经商”经历,也让陈光标小儿成名,过早的摸清了赚钱的门路:要想赚大钱,就不该计较得失。

 

这句“不计较得失”似乎也成了他经年之后的铺垫:为了赚大钱,就要花更多的钱铺名利路。

 

卖水赚了钱后,陈光标又开始琢磨新的生意。

 

15岁那年,他又将目光盯上了“冰棍”,

 

在那几年,雪糕生意新奇、利润高,于是陈光标开始批发雪糕,拿到县城里卖。

 

不过冰棒生意却“日落西山”,再没了水摊的销售成绩。

 

后来陈光标总结自己的失败经验时,是这样说的:不是卖的不好,而是身边总有一些眼巴巴瞅着雪糕的小孩,自己看着心疼,就主动把雪糕送给他们。

 

赔钱赚吆喝的陈光标没能赚多少钱,反而赔了。

 

之后,他又做起贩粮的生意,每到周六日,邻居总能听见拖拉机“哒哒”的声响,一准能猜到这是陈光标又去做买卖了。

一次能挣300块钱的贩粮买卖,让17岁的陈光标,成为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

 

谁都想不到,那个从小没吃过饱饭、身高一米六几的小个子,会如此成功。

 

结果,还没等陈光标将这笔钱存起来,一个更大的“教训”接踵而至。

 

赚钱之后的他又碰上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与外乡人合作操持棉鞋生意,这在当年也绝对是乡里的独一份。

 

而手里有笔闲钱的陈光标,心勇胆大,一股脑的将手里的3万元全部投了出去。

 

本想狠狠赚一笔的陈光标,在收到货的那一刻,傻眼了。

 

那批货是鞋不假,但鞋底全都是硬纸板糊的,根本卖不出去。

 

于是陈光标在血泪中上了“人生第一堂课”。

 

没了钱、丢了面子,陈光标在自责中血本无归。

 

 

但也是那一年,陈光标找到了人生中第二个目标:考大学。

 

结果他还真的考上了南京中医院学院,变成了含金量极高的大学生。

 

 

大学四年过后,陈光标一溜烟的被分配到医院,当上了医生。

 

有人说:“陈家的小儿子真争气,老陈家祖坟冒青烟了。”

 

三代贫农,出了一个大学生,还当上了医生。

 

但陈光标却十分不满意,直言自己没上大学生就已经成了“万元户”,如今变成了高学历,却越混越差。

 

于是,他果断辞去了铁饭碗,在南京寻找“发财大梦”。

 

02

1995年的夏天,莽撞“下海”的陈光标,白天上街寻找发财机会,晚上则睡在不见天日的地下室里。

 

一天在街上“流浪”时,陈光标被一群人吸引了。

 

这群人围着一台设备叽喳不停,不时还传来惊呼声。

 

等到他走近一看,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这是一台耳穴病探测仪,只需要把两个电极夹在耳朵上,就能测出身体上的疾病。

 

围观群众众多,这让陈光标发现了新的商机。

 

很快,他找来相关方面的专家们,拿着仅剩的3000元,对仪器进行了简单的改进。

 

说到底,就是为仪器夹了一块显示屏,于是一台名为:“跨世纪家庭CT机”横空出世。

 

 

为了宣传这台仪器,陈光标花了15块钱购置了一床被子、一张凉席,

 

白天赚钱,晚上就睡在新街口的邮电走廊里,刷牙洗脸全在公测解决,自此便开始了他的“发财之路”。

 

于是,他用两个月的时间,迅速的赚了2万块。

 

有了启动资金,陈光标开始大展拳脚,成立了自己第一家公司。

 

在那个保健品还算稀奇、能够包治百病的年代,售价8000元的“跨世纪家庭CT机”卖的十分好。

 

一年之后,陈光标拿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

 

 

都说人的欲望无穷无尽,这对于穷怕了的陈光标来说,更是至理名言。

 

在赚到1000万之后,他又看中了灵芝产业。

 

于是信奉“捞偏门、赚大钱”的陈光标开始了第二次“暴利”产业。

 

他将泰安的灵芝以200元一公斤的低廉价格收购,磨成粉、制成胶囊,以2000元一盒的高价卖出。

 

如此反复,陈光标又狠赚一笔,账号里已经有5000多万的存款。

 

 

而这一次,他不光是赚到了钱,还收名得利。

 

因为他开发的灵芝胶囊促进了山东泰安的经济,让不少药农富了起来,政府还特地找上门,为他颁发了特殊津贴。

 

这一年,陈光标刚刚30岁,从贫下中农,到千万富商,他只用了13年。

 

如果故事按部就班地发展下去,想必陈光标虽不会声名鹊起,但却可以大有成就。

 

但坏就坏在他的“高调”。

 

 

2008年,汶川地震让牵动了所有同胞的心,而陈光标就是第一批赶到现场的企业家。

 

当时,他带着120名志愿者、60台操作机械奔赴汶川。

 

“他亲自背、抱,抬出了200多人,救活了14人,捐款过亿”。

 

 

这一善举让陈光标一举成名,入选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从企业家变成了慈善家。

 

在媒体的高度渲染和曝光下,陈光标成了名人,各种访谈节目、采访纷纷找上门去。

 

而沉寂许久、本身低调惯了的陈光标,一时之间再一次嗅到了“商机”。

 

他利用媒体,竖起了“慈善”的人设,做起了广告生意,而他便是最大的客户。

 

 

尝到慈善甜头的陈光标,开始疯狂捐款,每一次捐赠他都要提前叫来媒体,活生生将慈善变成了“作秀”。

 

不仅如此,他还把环卫工人拉来合影,给每个人发高价羽绒服和几百元现金;

 

还曾在会议厅内,用3100万现金,一捆一捆的架起“现金墙”,为的便是方便媒体拍照。

 

 

捐款俨然变成了作秀,但陈光标的“谜之操作”还没有结束。

 

2011年,陈光标彻底走向了“慈善娱乐化”,这一年也可以成为他的“艺术年”。

 

他曾在邓丽君墓前献唱、身着正装供记者拍照;

 

 

为了宣扬“正能量”,他在“中国无车日”砸了一辆奔驰汽车,更是号召所有员工一起骑自行车。

 

甚至一度喊话巴菲特与比尔盖茨,声称自己要捐赠所有的个人财产,据陈光标自己所说:十几年来,自己已经累计向社会捐赠了14亿。

 

在一片惊呼声中,陈光标的谎言被拆穿了。

 

在众多媒体纰漏的资料中显示,光是2010年,陈光标并未完全履行捐赠承诺,钱财高达3亿,甚至有些捐款单位都不存在。

 

 

原本大众对于陈光标的“高调作秀”已经习以为常,但一出“赴美给穷人发钱”的闹剧,彻底将“中国首善”的外衣扒了个干净。

 

2014年,陈光标在美国纽约富人区高调行善,给流浪汉、卖艺者捐钱,面值高达100美金。

 

但来往的人群大多数冷眼相待,而一边满脸笑容的陈光标十分尴尬。

 

 

没想到,这件事非但不被美国人赞扬,回到了国内,陈光标更是激怒了群众。

 

随即,一大波黑料席卷了陈光标。

 

而《财新周刊》更是为陈光标的“高调十几年”画上了休止符。

 

2016年之后,他消失了。

 

直到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在这时,许久未曾露面的陈光标再一次带着1000万的物资出现在大众视线内。

 

 

当记者询问他的近况时,陈光标说:“之后又陆陆续续捐款7000多万,只不过不想再高调做慈善了。”

当记者再追问时,陈光标又继续说:“慈善我会一直做下去。”

 

当种种真相被揭穿,当数十年积攒的人脉一朝散尽、当从“首善”沦为“首骗”,

 

我想陈光标的内心一定五谷杂陈、一如当年渴望一碗饭的瘦弱小孩。

 

但陈光标却是聪明的,在盛世造势,在低谷隐退。

 

常言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陈光标傻吗?未必。

 

但聪明可能并不是他的目的,或许流芳百世才是他的追求。

 

只是,奈何一句:世事无常啊!

他在《纽约时报》刊登广告,向美国及全世界人民宣誓钓鱼岛主权;

他亲赴汶川救灾,捐款过亿,亲自抱、背、抬出200多人,救活14人;

他挑战比尔盖茨等大家的慈善事迹,20多年捐款超20亿元,宣称“将在死后裸捐”;

他还说”做好事就好久要留名”,“哪怕是捐助了别人100块钱,我见了朋友也会告诉他们,不说,我憋得难受,晚上睡不着觉。”

他就是陈光标,曾经的“中国首善”,如今背上“中国首骗”的污名,一辈子高调捐款行善,散尽家财,却因为100万“逼得”妻子下跪。

曹德旺说:“陈光标是真的傻。”

窦文涛说:“陈光标被搞后,就没人敢捐钱做慈善了。”

究竟是谁在“逼”陈光标做慈善?又是谁在“搞”陈光标?

陈光标的“善”和“恶”,似乎从出生起就刻在了骨子里。

“善”和“恶”的启蒙

现今,家财万贯的陈光标最大的遗憾就是,至今都没能真正进入上海富人的交际圈。

似乎不管自己多有钱,都洗不干净自己童年带来的那股“泥腿子”味儿。

陈光标对童年最深的记忆就是“穷”,几十平方米的茅草屋挤着兄妹五个,如果是下雨天,老黄牛还要睡在床头,一泡尿劈头盖脸浇下来,提神醒脑。

一大家子只靠2亩水田维持生计,根本不足以糊口,陈光标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因为饥饿去世。

逃离“饥饿”的本能,让陈光标学会了“无所不用其极”。

10岁起,陈光标就学着自己做生意赚学费,他找来两只装满井水的大桶,挑到镇上去卖水。

那时候县城条件差,没有自来水,行人想要喝水都会去路边的这种水摊买。

别人卖一分钱一碗,陈光标就敢搞特殊,立起招牌“一分钱随便喝”,一天就能赚个两三毛钱。那时两三毛钱相当于农村一个成年劳力半天的工资。

因为破坏了市场规矩,陈光标没少被同行教训,但是他越挫越勇愣是咬住牙没松口。

生活告诉他,要钻营才能活下去;母亲却告诉他,对人友善真诚,奇迹才能发生。

陈光标至今都记得,小时候每当有要饭的在午饭时间路过家门口,父母就会叫他们到家里同桌吃饭;

大雨来了要收麦子,他和弟弟妹妹在家饿肚子,母亲却跑到别人家抢粮食,最终家里的粮食都湿了,都长出芽了;

弟弟饿得哇哇大哭,母亲却把要吃奶的弟弟放在床上哭,抱别人家的孩子吃奶。

陈光标那时只有8岁,不理解母亲的做法,就问母亲:“为什么不给弟弟吃奶?”

母亲说:“你小时候也是这样,我奶水还可以,别人家一点都没有,小孩子要饿死的。”

陈光标似乎从母亲的话中领悟到点什么,让他在实践中得到了出乎意料的回报。

他为一位走得筋疲力尽的老师端上三碗凉水、并压根没想过要收人家钱的时候,这位老师执意给了他两毛钱,并勉励他好好学习。

这笔突如其来的“巨款”,让他睡着了都笑醒好几次,彻底改变了他的眼光,开始了“达则兼济天下”的一生。

第一桶金

不得不说陈光标在经商上确实有些天分,每一次失败都在为成功做铺垫。

13岁那年暑假,陈光标开始做起更赚钱的生意,骑自行车跑十几里路去卖冰棒。

不过据陈光标后来口述,这次卖冰棒的生意因为自己的善心“惨败”。

他不忍心看那些小孩眼巴巴地望着冰桶咽口水的样子,只能把冰棒送人,自己弄了个血本无归。

有钱的是之后他做起贩卖粮食的生意,每隔一周就用拖拉机拉着满满一车粮食到县城去卖,每次都能有300多块的收入。

就这样17岁那年暑假结束,不足1米6的陈光标已经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

不过陈光标的生意并没有再做下去,9月之后,陈光标到南京中医学院上学去了。

从一开始陈光标的目标就不是“大富大贵”,而是“救死扶伤”。

大学里陈光标学的是针灸推拿专业,毕业后被分到南京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每个月几百块钱,两三个人挤住在公家分配的集体宿舍里,工作也就是简单的两点一线,不用担心前途,不用担心生计。

在那个年代的家乡人看来,陈光标端起了铁饭碗,还有城里人的身份,体面的工作,足以光耀门楣。

但是陈光标却几乎被着温吞的生活节奏憋到窒息,再说,曾经揣起过2万元的万元户,怎么可能忍受几百块的差遣?

就这样陈光标辞职下海了。

陈光标寻找商机的过程并不容易,一年多的时间,白天流浪在南京街头找“商机”,晚上回到租住的地下室倒头就睡,钱包逐渐干瘪、心情日益低落。

而穷则生变!陈光标的第一桶金就是这样“逼”出来的。

1995年,是个各种保健品横飞的年代,包治百病的三株口服液,让老人返老还童的太阳神营养液,吃了能治秃头的延生护宝液……什么医学难题在“神药”面前都是纸老虎。

陈光标也乘上了这股东风,以耳穴疾病探测仪为基础,安装上显示器,输入生理图像,推出了一款“跨世纪CT机”。

这款机器号称“只需两分钟就能检测出全身的疾病”。如今医院大几百万进口的CT机也不敢这么吹牛,可陈光标花了400块成本造出来的山寨机就敢吹,而且张口就敢卖8000元。

从最开始2块钱一次的街头检测,到租房成立公司大规模投产,陈光标在一年之内,在时代的助推下,轻轻松松赚到了1000多万。

陈光标的第二桶金依旧暴利且毫无技术含量。

1998年,陈光标去泰山旅游的时候发现,当地的灵芝仅卖200元一公斤,而因为灵芝中的名贵成分,又十分受追捧,陈光标立马嗅到了商机。

他组织员工在当地收购灵芝,之后把灵芝磨成粉,做成胶囊和口服液,卖2000元一盒,又赚了5000万。

这时陈光标还不到30岁,他已经完成了人生的小目标。

而后随着保健风潮退出历史舞台,内心空虚的陈光标挥舞着钞票,让整个世界陪他一起玩了一个游戏,做了一场梦,一个英雄梦!

“中国首善”

曾经有媒体这样形容陈光标的慈善事业:

“一个被社会赞许,被官方媒体报道的亿万富翁,一个真有机会成为“中国首善”的人,却用凤姐式的手段来炒作自己获得名声。就好像明明是正规大商场买真品LV的,却坚持用“好消息好消息,老板跟小姨子跑了,留下一批包包抵债”的广告语,而且还觉得自己很有创意。”

 

不管最后看客和网友的结论是什么,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陈光标的确帮助了很多人。

他在创业之初,公司账上只有15万的时候,就可以毫不犹豫地拿出3万元资助患白血病的老人。

之后公司蒸蒸日上,他的慈善事业也越做越大,2002年他向南京公安消防局捐助了1000万元来做消防公益宣传;

2003年全国大闹“非典”期间,向安徽省医疗机构捐赠了200万元现金,以及800台红外温度检测仪。

 

让陈光标名声大噪的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他迅速组织救援人手,亲自开车奔赴了灾区,随行的还有120名操作手和60台大型机械组成的救灾队,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救援出了131个鲜活的生命。

那一年,陈光标拿到了中国官方颁发的所有慈善荣誉,成为感动中国的慈善家,连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都握着他的手称赞他是:

“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

 

被镁光灯和鲜花包围的陈光标似乎找到了人生目标,把慈善和自己的名字深深连了起来。

而在几乎所有人看来,陈光标的慈善都太过“疯狂”。

他在支援盈江救灾现场高举钞票派发现金;到毕节开扶贫演唱会,现场向观众派发3000头猪羊;

 

为了倡导环保,他不仅当众砸了自己的奔驰车,还给全家人改了名字,他叫“陈低碳”,妻子改名为“张绿色”,两个儿子是“陈环保”和“陈环境”。

最疯狂的是从2010年到2015年,陈光标几乎每两个月就搞一次慈善活动,每场活动必有“钱墙”,所到之处锣鼓喧天,彩旗招展,美女开道,媒体必到全程记录报道。

前些年陈光标还“疯”到了国外,他到日本给灾民发现金,在纽约时报刊登整版钓鱼岛广告(据说他还想在日本刊登钓鱼岛广告来着,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达成)。

最有趣的是陈光标在纽约中央公园宴请数千名美国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还让这些流浪汉穿上红军井冈山时期的衣服一起唱红歌。

回国后,他马上把在美国接受报道的报纸献到雷锋墓前,并下跪磕了三个响头。

他说:雷锋如果知道他做的这些事,肯定很高兴,他要做“新时代的雷锋”。

 

可惜陈光标和雷锋相比,到底是差远了!

“中国首骗”

毫不夸张地说,把时间往前推50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很难找到第二个像陈光标这样“高调的慈善家”。

而他的高调,让很多人都难以苟同。

2015年4月7日,曹德旺做客访谈节目被主持人问道了对陈光标的看法,曹德旺说陈光标是慈善门外汉,并讲了他的一件事。

他说陈光标有一次在台湾做慈善,花钱讲话很大,台湾人问他:“你看过金刚经没有,”陈光标说:没有,我现在回去就看,明年来给你们讲。

这是陈光标闹出的一个大笑话!其实台湾人并不是想听陈光标讲金刚经,而是在提点他什么是慈悲。

和尚去化缘,是接受别人的施舍,把积功德机会送给了别人。

因此做慈善的时候,不存在谁感激谁,谁感谢谁,没有那些贫困弱者,也没有做慈善的机会。

曹德旺的这句话是大多是慈善人的心声,可惜陈光标从来不是大多数人。

他做善事总要喊上媒体和当地政府,拍照、录像、捐赠证书一个也不能少。

在四川救灾的日子里,随行人员随时帮他拍下在各处的身影,发布到网上。

他在邓丽君墓前唱歌,在雷锋墓前磕头,出过单曲,上过综艺,甚至还开始拍电影了。

接受采访时,他总是会一再地嘱咐记者,“要多宣传宣传像陈光标这样的好人。”

他说自己目前所捐赠的款物累计已过21亿,奖状、奖杯拿了4000多个,还有3万多条哈达,接近两万面锦旗……准备申报荣誉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他在乎每个锦旗和奖杯,有些荣誉证书甚至是他主动索要的,

他说:“我帮助别人,如果不给我证书,我三年后忘记这事儿怎么办?你收了我的钱你该给我个证明。”

陈光标从不掩饰自己对荣誉的渴求,他坦言道:“如果在一亿元和一张证书之间选择,我肯定会选择后者。”

“对我来说,一亿元可能很快就花掉了,而证书却是永久的。喜欢荣誉又不是什么坏事,勋章不是用来锁在柜子里的,而是用来展示的。”

在低调行事,淡名薄利是美德的语境下,陈光标为何要如此高调?

陈光标说:“低调不可能,这个社会不善良,你想改变周围,就必须影响他人……我做善行,因为我还有善心,善心不是每个人都有”。

也许陈光标高调影响他人的理论不错,但是镁光灯带来的不止是好的影响,还有审视的目光。

 

陈光标的慈善之路一直带着炒作、利益交换等负面质疑,2011年爆发了一次,陈光标被质疑“慈善注水”。

陈光标公司所在的黄埔防震减灾培训中心、陈光标老家所修建的公益农贸市场及老年活动中心的归属问题,一度成为媒体关注和质疑的焦点。

最后,还是央视出面帮陈光标晒证据平息了这场风波。

不过这件事的后遗症却并没有就此平息,舆论带来的压力考验的不止是陈光标还有他的家人。

一辈子与人为善的庄稼人,怎么忍受的了被人指着脊梁骨骂?父母哭着求陈光标以后低调一点,不能再像原来那样,可如果他学得会,那他就不是陈光标了。

2014年,陈光标开启了一次“冰桶挑战”,该挑战旨在为了给“渐冻症”患者捐款而发起的一次爱心捐助活动,但是陈光标却将其做成了一次个人宣传。

 

陈光标声称自己在冰桶里待了30分钟,并且说如果有人能够在6天之内超过这个记录,那么他就会捐赠100万。

虽有有医学专家表示质疑,说在绝对零度里正常人类最多坚持几分钟,30分钟足以让一个人丧命,怀疑陈光标说谎,目的是不想捐那100万。

随着舆论的发酵,陈光标被迫站出来道歉,承认自己造假,冰块是真的,但桶里是50度的热水,他甚至因为被烫红了脚。

在这之后陈光标花20年时间,捐款超20亿换来的“中国首善”称号,一夜之间变成了“中国首骗”。

命运轻轻推了陈光标一把,没想到他摔了个五体投地。

妻子下跪

2016年《财新周刊》的一篇文章《再看陈光标》彻底拽下了“中国首善”的遮羞布。

文章中罗列了陈光标几十条罪名,从“倒卖拆迁项目赚差价、慈善资金注水,到指控他靠着与大人物的合照骗钱、骗名、骗项目,甚至还有私自刻用公章这种大罪”。

 

这一次没有了央视为他站台,陈光标有些抓耳挠腮,三天后火速安排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把所有的质疑搬上了台面。

陈光标回应质疑的方法还是晒证书,整整一层楼的荣誉证书展览厅是他的底气。

但是可笑的是,这场新闻发布会除了有媒体记者外,还有一大批的代理陈光标公司一款瘦身产品的微商代理商以及“闻讯前来的参观者”。

他们纷纷上台喊出一句类似于“我在标哥新闻发布会现场,他是个大好人,加油!”的口号,并录下了视频。

之后有记者想要提问,还被这些代理商围攻...整个现场乱成一锅粥。

 

之后陈光标就从镁光灯下“失踪”了,有人说是因为他公关失败被“封杀”了,却不知道背后另有隐情。

2016年的风波中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家人,因为不愿被人指指点点,年逾古稀的慈父长时间闭门不出。

在美国读书的长子也向他抱怨,他的中国同学被家长告知不要接近陈光标的儿子。

最让他触动的是还在上中学的次子,他因为无法承受同学们的嘲笑拒绝上学。

万般无奈下,陈光标的妻子跪倒在地上苦苦哀求他,一定要答应不再做任何的媒体宣传。

陈光标可以不理父母儿子,但是不能不听妻子的话。

张婷在陈光标事业最困难的时候,嫁给了穷得叮当响还带着一个孩子的他,并拿出所有的工资借钱支持他创业,这些年也一直很包容他的闹剧。

可以说没有张婷,就没有如今的陈光标,所以他必须尊重妻子的话。

自那之后,陈光标果然“销声匿迹”,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做慈善

2020年,突然爆发的疫情考验着全世界,陈光标带着1000万物资出现了。

之后他又陆续捐出去7000万,支持家乡举办冬奥会,帮学校盖宿舍楼...

他依然会拍照留念,依然喜欢收集荣誉证书,但是再也不会高调宣传。

陈光标是“善”还是“骗”,是“真慈善”还是“假大方”,其实并没有多重要。

他花自己的钱帮助别人,而其他人真的得到了帮助,这个最重要。

善行不是道德比赛,也没有标准模板,做好事不求回报是善,做好事“换取”回报也不能算是恶。

不要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别人,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扼杀的标准是好事还是坏事。

社会需要榜样,曹德旺是慈善榜样,陈光标也是,我们应该对好人宽容一点。

[陈光标是怎么发家的(中国首善陈光标)]

引用地址:https://www.haoxigou.com/202304/20972.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