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在线问答_短线股票推荐_问财选股_ 好喜购问股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郭广昌媳妇(郭广昌的女儿叫什么)

论哪种合作伙伴最省心,复星郭广昌恐怕最有发言权。

 

前妻毕业后,偷偷拿户口本出来跟郭广昌结婚,陪着郭广昌从0做到1000亿。

 

两人的婚姻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家里人同意,可转眼间,郭广昌就提出离婚。

 

原因是她不能生育,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需要他传宗接代,这是他的义务。

 

结婚六年,最终抵不过一个“义务”。

 

不到一年,郭广昌再次“情窦初开”,与电视台主持人王津元一见钟情,后结婚生有三子。

 

每天即使很忙,郭广昌都要固定与王津元视频报备,一句“老婆大人”羡煞旁人。

 

当记者问及许久以前的前妻时,郭广昌淡淡地说:“她是个很优秀的合作伙伴”。

 

与郭广昌离婚之后,她只暂时休息一段时间,又重回复星,与郭广昌继续并肩作战,仿佛两人之间从没有感情,只有合作关系。

 

当记者问她:“怎么看待您跟郭广昌之间的过去?”

 

面对镜头,她尴尬一笑,说:“都说‘过去’了,那就证明没必要再提了”。

 

一举一动,尽显成熟稳重。

 

可以前,她是那个骄傲的女孩,被家人捧在手心里,被追求者团团包围。

 

她没了当年的倔强,反而多了几分淡然。

 

当年爷爷谈家桢给她取名的意思是,希望永远锋芒外露,像剑一般勇敢无畏,所以取名为谈剑。

然而,如今的她,不知是收起了她的剑气,还是早已被生活磨平了剑的棱角。

谈家的掌上明珠

 

1971年,在男丁满厅的情况下,谈家终于迎来了唯一的女娃—谈剑。

 

谈剑是爷爷谈家桢取的,他希望孙女能够开开心心地生活,像剑一样,剑走天涯,无拘无束。

 

(谈家桢)

 

谈剑的到来,可把谈家一家人乐坏了,大家争着抢着要照顾她。

 

好吃的一上桌,大家都先夹给谈剑,所以每次吃饭,几个小孩中,只有谈剑的碗里永远都是满满的肉。

 

在学习方面,父母也没苛求她,反而随她任意发展,但谈剑从小聪明,不怎么使劲,便能常年稳居成绩榜第一。

 

由于家族女娃少,所以从小谈剑大多与堂哥们玩,玩的游戏自然不是什么跳绳、过家家,而是各种男孩子爱玩的,爬山爬树爬墙。

 

谈剑7岁时,已经能独自翻过5米高的墙。当然,一群男孩愿意带她玩,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每次要是不小心被家长抓到,批评教育,堂哥们便会默契地说:“是妹妹指使的……”

 

大家疼爱谈剑,自然也不敢打骂她。有了谈剑这块“免死金牌”,堂哥们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

 

曾经,两个村之间只隔着一堵墙,或是一片山林,几个小孩很快瞥见隔壁村的树上长满了果子,大哥带头一吆喝,全部人集体翻墙过去,偷摘果子。

 

正好,果园大爷来巡查,大家吓得四散奔逃,但小弟跑得慢,毫无疑问,被村头大爷抓了个正着,大爷扯着他的衣领,到谈家讨个说法。

 

这时,大家也都回到家,大人们气得不行,纷纷盯着缩成一团的小弟。

 

大哥向小弟使眼色,把余光频频瞥向最边上的谈剑。小弟立刻领会到,假装哭丧着脸说:“是姐姐说想吃,我心疼她,我就……才……”

 

听到谈剑的字眼,大人们脸上紧绷的肌肉恍然间松垮了下来,原来是谈剑想吃果子,这好办,买就是了。

 

于是,谈家拿钱赔礼道歉,之后大人一上街买菜,必拎一袋水果回来,亲自洗完,看着谈剑吃下去。

 

托了小弟的福,谈剑那段时间吃果子吃到腻,看到果子就想吐。

 

虽然被家人捧在手心,视为珍宝,但谈剑似乎剑走偏锋,没有平日“大家闺秀”的模样,反而多了“假小子”的粗旷气息。

 

在学校里,与男生称兄道弟,女生被男生欺负,一定找她出面撑腰。

 

即使这样,活得“不像女生”,但从小学到大学,谈剑身边不仅围着兄弟们,还有追求者们。

 

他们送礼物送早餐,死缠烂打,什么花招都用上了,可谈剑的心就像一片大海,丢入的石头迟迟没有溅起任何水花。

 

也许是从小与男生玩耍,男生那些“花花肠子”谈剑早就看透了,又或许,她在等“一见钟情”的那个人。

 

1989年,谈剑以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虽然自家爷爷是遗传学的科学家,但谈剑却对计算机情有独钟。

 

那一年,比谈剑大四岁的郭广昌正毕业,被留校任教,在校团委工作。

郭广昌如果没有留校任教的话,或许就不会认识谈剑,两人没有交集,自然不可能有后来的两情相悦。

 

或许能避免一段失败的婚姻,可命运弄人,还是让两个人相遇了。

老师与学生的恋爱

 

一次偶然的机会,谈剑认识了郭广昌,郭广昌的见识和抱负,让她觉得他是那么特别。

 

那时,思想品德课是复旦学子的必修公共课,郭广昌正好就是这门课的老师。

 

就这样,谈剑看到了成熟的郭广昌,郭广昌上课不喜欢拿着课本讲,喜欢随性而来,上课几乎毫无章法可言。

 

学霸听得津津有味,学渣听得一头雾水,当然,谈剑自然是“津津有味”那一派的。

 

郭广昌侃侃而谈的口气,渊博的学识,看呆了台下的谈剑,谈剑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老师。

谈剑身上那股敢怒敢言的气,也深深吸引了郭广昌,可当时碍于师生关系,郭广昌不敢表露心迹。

 

但两人的关系已经属于友情以上恋人未满,暧昧的状态了。

 

到了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校团委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让郭广昌愈发觉得无聊。

 

看着外面的人一个个下海经商,郭广昌心里馋得不行,可又怕失败,整天郁郁不乐。

 

找谈剑倾吐心事,谈剑知道他其实很想创业,既然他想做,那就支持他。

 

谈剑一心鼓励郭广昌去做去尝试,据说郭广昌创业的3.8万资金,有几千块来自于谈剑的资助。

 

在谈剑的鼓励下,1992年,25岁的郭广昌拉着同乡梁信军一起创业,成立了“上海广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刚开始广信没有什么生意,有段时间甚至连一两块的泡面都买不起,郭广昌产生了退缩的念头,想要关门大吉。

 

可谈剑一次次说服郭广昌,再坚持一会,市场这么大,很快就会有生意上门的。

 

之后,广信接到日本元祖食品的大订单,淘到第一桶金30万,郭广昌开心得不得了。

 

他知道,这其中还有谈剑的功劳。

 

当30万到账的那一天,郭广昌拿出一百块,给谈剑买了一条小挂饰,向谈剑表白,两人正式恋爱。

 

在创业路上,谈剑简直是郭广昌的“贤内助”。

 

郭广昌被客户拒绝,自尊心受不住,谈剑立马赶到公司,烘热郭广昌冰冷的心。

 

当郭广昌和梁信军赚到一百万,郭广昌想要捣鼓保健品“咕咚糖”,梁信军不同意。

 

对于梁信军来说,有胜算的生意可以入,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但郭广昌刚开始创业,什么都不懂,只凭感觉来行事,他觉得这可以,便想着做。

 

最后,只有谈剑愿意无条件支持郭广昌搞咕咚糖。

 

在谈剑的支持下,郭广昌信心满满地去捣鼓咕咚糖,结果一百万咕咚一声没了,郭广昌赔了个精光。

 

有一次,谈剑回家,饭后闲谈,家中长辈聊起上海某处滞销楼盘。

 

谈剑灵机一动,与郭广昌一商量,郭广昌当即决定盘下这楼盘,一招“空手套白狼”,1000万乖乖流入广信账户。

 

郭广昌称谈剑为他的福宝,给他接二连三带来财路,谈剑却愣愣摇头,这只是女朋友该做的。

 

之后,郭广昌进军生物医药领域,研制乙型肝炎试剂,但缺专业人员研究,谈剑毅然放弃了国外公司实习的机会,到广信帮忙。

谈剑的加入,复旦五子的团队正式成立,郭广昌提议将公司名字改为“复星”,有“复旦之星”的寓意。

 

而郭广昌可谓是近水楼台,一边工作一边与谈剑打情骂俏,工作恋爱两不误。

 

这段从校园到职场的恋爱羡煞众人,1993年谈剑毕业。

 

她毕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偷偷回家,从父母的卧室里翻出户口本,与郭广昌秘密扯证结婚。

 

把生米煮成熟饭,是谈剑逼迫家长接受农村小子郭广昌的第一步。

 

可惜,在她眼里,这段甜蜜的爱情,没过多久便变质腐烂。

不被看好的爱情终落空

 

谈剑与郭广昌的恋爱,并没有得到女方家长的认可。

 

谈家一致觉得,郭广昌出身贫寒,配不上谈剑,谈家桢甚至预测:“就算日后他出人头地,有了钱,早就忘记谁是谁”。

 

但谈剑执意不听劝,她相信自己看上的,就是最好的,她也相信郭广昌就是那个对的人。

 

为了全方面支持郭广昌的事业,谈剑不再在自己身上花心思,凡事首先考虑郭广昌。

整天熬夜通宵,经常忙到凌晨四五点,才肯收拾东西回家补一会觉,到了八点又精神抖擞地回来工作。

 

梁信军曾评价谈剑,“她比我们大老爷们还能熬,一个小姑娘家家,真怕她把身体熬坏了”。

 

没想到,梁信军一语成谶。

 

谈剑天天熬夜,导致生理期混乱,影响到生育能力,可能很难怀上孩子。

 

有一次,谈剑更是在办公桌上晕倒,被送进医院,她身体的方方面面状况都在告诉她,她已经把身体透支殆尽了。

 

而郭广昌已经30岁,家里父母一直想要抱孙子,经常电话轰炸,催郭广昌两口子加快脚步,别老是忙工作。

 

不知是感情的自然变淡,还是这件插曲的影响,郭广昌对谈剑慢慢地没有了当时的热情。

 

他经常在外出差,很少回家,就算回家也只是待在书房忙工作,谈剑活像丧偶式婚姻里的女人。

 

渐渐地,两人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郭广昌提出分手,谈剑安然答应了。

 

没有狗血的开撕,没有争家产争得不可开交的剧情,两人体面地分开。

 

郭广昌把这套房子、车子都留给了谈剑,可谈剑什么都不想要。

 

她本来要的就不多,只想要一份单纯美好的爱情,可老天无法让她如愿。

 

离婚后的谈剑,暂时离开了复星,传闻说她休养了一段时间。

 

而郭广昌仍继续工作,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对于家里的催婚,他选择视而不见。

 

但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并不妨碍郭广昌迎来自己的第二春。

 

之后,电视台主持人王津元接到任务,采访复星集团董事长。

 

一见面,两人便笑得合不拢嘴,郭广昌一看,原来是好朋友的爱徒,王津元一见,原来是学校的师兄。

王津元也是复旦大学的学生,读的是新闻传播专业,她早就听闻学校有个师兄创业成功,事业如日中天。

 

正巧王津元刚分手,郭广昌刚离婚,两堆干柴只需要添一把烈火,便可以熊熊燃烧,烧出大火。

 

两人相看两不厌,互换了联系方式,认识不久,郭广昌便大胆地追求王津元,王津元答应了,两人于2001年迅速完婚。

 

婚后,王津元为郭广昌生了三个孩子,在事业上,郭广昌也加快资本并购的步伐,爱情事业双丰收。

 

而孑然一身的谈剑,休息了一段时间后又重回复星,继续工作,担任复星集团监事会主席。

 

她还因为身体原因,爱上了体育,投资了软件体育产业,也时常健身锻炼。

 

如今的谈剑,也逐渐退居二线,转至幕后工作,她的感情状态依然是个谜。

 

谈起对方,郭广昌说谈剑是“最优秀的合作伙伴”,谈剑则觉得“没必要再提”。

 

不管怎样,过去的已成过去,过去很美好,未来只求各自安好。

01前言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有人创业成功,身价上亿;但是,也有人创业失败,变得倾家荡产。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寒门学子;

他仅用了6年时间,就从4万本金逆袭到身价400亿,并且在2018年的富豪榜中,他更是以625亿的身价登于榜一。

有人评价他为一匹黑马,悄无声息的从人群中站起来,也有人说他是草原上凶猛的猎豹,总是能快准狠的抓住猎物。

王健林和他是好兄弟,马云和他也是“闺中密友”,他就是郭广昌。

02 从寒门学子到复旦老师

郭广昌,1967年出生在浙江东阳的一个农村里。

他是家中的小儿子,而且是郭家唯一的儿子,他还有两个姐姐。

郭广昌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没有什么文化,只能靠做一些体力活维持生计,父亲是一名石匠,母亲是卖菜的小贩。

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但是一家人对郭广昌却是十分宠爱,有什么好吃的、好穿的姐姐们都会让给他。

深受宠爱的郭广昌,不但没有恃宠而骄,他反而明白父母的不易,和姐姐的谦让,从小就有一颗感恩的心。

老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事实的确如此。

郭广昌在没有上学的时候,就经常会帮着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知道母亲每天早起背着一大筐菜,走着去离家很远的集市去卖十分辛苦,所以,他也每天早早起床,背上菜筐和母亲一起去集市。

郭广昌的爸爸妈妈平时为了能多挣些钱,天天奔波在外,平时没有时间照看三个孩子;

郭广昌也从不埋怨,他会在爸爸妈妈外出的时候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还会做好饭等他们回家。

郭父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们以后也过这种苦日子,所以,他只要有时间,就会教育孩子们:

“我和你们妈妈只能保证,让你们尽可能地吃饱穿暖,咱家的条件你们也看到了,不要和别人攀比,也别埋怨我们俩人;”

“我和你娘都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重蹈我们俩人的老路啊,知识一定能改命。”

虽然这时的郭广昌才开始上学,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是,他一直牢牢地记得父亲说的:“知识改变命运”。

时间总是转瞬即逝,一眨眼,郭广昌初中都读完了,这时的他面临着上中专还是高中的抉择。

在那个年代,中专的含金量比高中要高很多。

郭家的意见是,想让郭广昌上一个中专师范。

这样毕业之后,可以在他们的当地县城的学校里,安安稳稳做个老师,再按部就班的娶妻生子,也算是了结了郭父郭母的一桩心事。

最主要的是,因为郭广昌的学习成绩优异,去中专读书可以免去很大一部分费用,减轻家里的负担。

可是,郭广昌并不甘心在这个小地方待上一辈子,他觉着在县城里当老师并不算是用知识改命。

再加上当时1977年,高考恢复,更加激发了他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他想走出去看一看。

于是,郭广昌坚定地对父亲说:“爸,我考虑好了,我要读高中,我要考大学,我想去外面看一看。”

郭父看见儿子的决心,也很欣慰,觉着儿子很有志气,就同意送郭广昌去读书。

这样一来,郭家的三个孩子就都要上学,上学的花销自然大一些,但是,郭父想着自己还能再奋斗个一二十年,咬咬牙就能把三个孩子都供出来。

郭广昌的父母为了三个孩子的学业,开始日夜兼程的工作。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的郭父觉着有些力不从心,但是一想到孩子要上学他就又继续拼命干着,他总觉着自己的身子骨还硬朗着。

但是,1981年,郭父在一次干活的过程中,由于太过劳累导致心神不宁,以至于操作不当,不小心伤到了右手。

他怕浪费钱舍不得去医院,就在小门诊随便地包扎了一下,本以为没什么大事,可是,伤口恶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最终因为耽误治疗,右手落下了终身残疾。

郭家主要的经济大梁突然断了,一家人只能靠着母亲卖菜的微薄收入勉强度日。

而郭广昌的姐姐为了能让弟弟继续读书,选择主动辍学,外出打工,供弟弟读书,然后再补贴家用。

郭广昌看到姐姐的牺牲,十分感动,并暗自发誓:一定要学出个人样,不让姐姐白白辍学,不辜负一家人的期待。

于是,郭广昌带着一家人的期待,还有自己的梦想去了离家二十多公里以外的重点高中,开始了3年的圆梦之旅。

郭广昌对自己清楚自己的家庭条件,他为了能给家里省一些钱,他舍不得花几毛钱坐车去学校,每次去学校都是背着被褥徒步前去

他觉着学校的饭菜有些贵,他舍不得吃这么好的,所以他上学走的之前,都会从家里带一些可以长期放、不怕坏的食物,到学校吃。

在学校的他也十分刻苦学习,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书,尤其到了冬天,郭广昌怕自己早上起不来床,于是他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就盖一床中等厚度的被子,不让自己陷入安逸之中;

晚上别人都睡了,只有他还在挑灯夜战复习一天所学。

后来,在一次采访中,郭广昌说:“高中的时候确实是苦,可是现在想起来,也的确很充实;毕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古人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郭广昌在自己的拼搏努力下,不负众望地考上复旦大学。

他不仅成为了学校的骄傲、父母的荣耀,就连村里都是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的为他庆祝。

可是,他选了哲学专业,却让老师有些出乎意料。

郭广昌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表示:“他的分数完全可以选一个工科、热门的专业,也不明白他为什么选一个冷门、文科专业。”

而郭广昌却不觉着哲学是没有用的专业,他说:

“哲学是一切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而方法论是指导人们如何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而哲学对于我来说,不仅能让我看到世界上的花怎么绽放、水往哪里流;而且还能让我明白人生的意义,我觉着是很有意义的。”

就这样,郭广昌踏上了自己的大学之旅,这也的确改变了他的命运。

大一开学的时候,郭广昌独自一人背着行李去了魔都,当他到了下车之后,被眼前的一切事物都惊到了。

他望着这所城市,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一个个都穿的花枝招展、打扮得也特别时尚;

他看了看自己的穿着打扮,觉着自己好像是“山顶洞人”,这时的他已经决心要在这所城市有个立足之地。

于是,郭广昌在大学的四年时间里,除了努力学习本专业的知识之外,还会旁听其他专业的课程,还有就是参加社团活动,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和能力、丰富自己的见识。

在大学时候的他就显得很有领导能力,毕业之后,郭广昌因为优异成绩,被留校担任团委老师。

这份工作让郭广昌觉着十分满意,毕竟薪水高达500元,而且还是稳定的编制,这让他觉着自己这几年的苦没有白吃。

而担任团委老师的郭广昌,工作并不怎么繁忙,他想把父母都接来上海,给他们买大房子,可是现在的收入并不够,于是他一有时间就外出开展副业。

一开始,他并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副业比较好,于是他就开始做市场调研;

他发现,当时的市场在许多地方都有商机,如果认真钻研,努力拼一把,那么一夜暴富不是梦。

而这时,郭广昌还结识了一位从海南来的商人;

在和商人聊天的过程中,郭广昌了解到,“下海经商”竟然可以挣这么多钱,他有些心动,可是他又有些舍不得自己的铁饭碗。

但是,郭广昌外出找副业的事情被学校发现,学校给予了他警告,他心中的天秤突然向“经商创业”倾斜。

而且当时的国家政策是鼓励经济发展,并且还鼓励先富带后富,共走富裕路。

1992年,郭广昌决定辞去铁饭碗,找好友梁信军一起合伙开公司,开始创业。

而他的朋友也爽快地答应了他,二人一共拿出四万块钱,在上海租了一个小的门面,创立了公司,主要是做市场调研,并取名叫“广信科技”。

郭广昌的创业之路就正式开始了。

03 郭广昌的创业之路

后来,郭广昌在被问道,为什么当初的公司起名叫“广信”时,他笑了一下,说:

“在当时的情况下,一时半会也想不出叫什么,索性就把我的梁信军的名字各取一个字,代表我俩合作这家公司吧。”

虽说郭广昌成立了公司,可是公司里只有三十多台电脑和一个二八自行车。

规模很小又十分简陋。

他就每天骑着自行车到处去跑市场、为自己公司做宣传。

可是,处处碰壁,但是他并不放弃。

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公司效益并不高,没有业绩、没有客户,让郭广昌一度陷入了困境。

但是,郭广昌知道,万事开头难;

他就拿出十二分的精神和努力,不分白天黑夜地去跑业务;有时客户凌晨一个电话就能把在睡梦中的郭广昌叫走。

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最终,郭广昌成功地拿下了元祖食品的订单,在这之后,公司的业绩开始上涨,前景也是一片光明。

1993年,郭广昌就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一百万。

他看着存折中的钱,没有骄傲,而且一鼓作气继续努力,他知道这一百万只是个开始,他也坚信以后的他能挣到更多的一百万。

这时的郭广昌认为要扩大公司规模,招揽更多的能人异士,于是,他改组公司规模,并将“广信科技有限公司”改名为“复星”。

公司改革之后,郭广昌就丢弃市场调研,转做房产项目。

当时郭广昌发现上海有一家楼盘专门,是专门和外国友人合作的,他觉着这是一个客户明确、市场前景光明的一个项目。

因为,上海是一个大都市,未来在上海的外国人会只多不少,所以抓住这些客户一定能大赚一笔。

于是,郭广昌将大部分资金投入进去,买下那家楼盘,开始专心致志于这个项目。

那段日子,他和员工们一起去做调查、跑客户,和员工们同吃同住;而且他还不断创新公司的决策,带领员工向着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事实证明,郭广昌的确是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1993年底,将手中的楼盘全部卖了出去,挣到了一千万,和年初比直接翻了十倍。

一千万,让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郭广昌不仅一直有未雨绸缪的思想,而且他还有先见之明。

他知道,未来要是想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就必须发展业务多元化;

时代在迅速地发展,若只主打单一的业务,在未来的某一天或许根本来不及反应,就会被对手击垮,甚至永不翻身。

而这时,公司的员工在生物制药方面略有研究,就给郭广昌提议。

他也觉着这是个发展的好苗头,于是他利用自己曾经在复旦的人脉,花巨资请来了专业技术人员。

之后,复星开始研究PCR乙肝试剂。

作为投资人的郭广昌,在1995年,PCR乙型肝炎试剂的成功研发,让他直接赚得1个亿。

就这样,郭广昌从1992年到1995年,三年的时间赚得1个亿。

成为亿万富翁的郭广昌并没有安于现状。

1998年,他将“复星公司”发展为“复星集团”,成为了真正的上市公司。

而越努力的人会越幸运,或许说的就是郭广昌吧。

他继续在房地产还有生物制药大量投入,通过扩大再生产,郭广昌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资本积累;

很快,他的身价就变成了400亿,直接让他成为上海首富。

之后,复星集团也冲出了国门,在欧洲一些地区都有身影,并且涉及多个领域: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实力也真正地凸显了出来。

这时的郭广昌才三十出头,就已经身价过亿,可以说是真正的年轻有为,听过他故事的人都说他是一匹黑马,是业内的风云人物。

他的名声瞬间在业内掀起波澜,许多人对他都十分佩服,郭广昌也广泛交友,不断扩大、更新自己的朋友圈。

这是看来,郭广昌当初辞去铁饭碗,一心创业的选择是正确的。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用4万本金起家,然后经历6年,身价变成400亿的。

金子发光了之后,人们总会去观看。

郭广昌就是,他的采访、演讲、电视访谈几乎是不断。

这也让他意外收获了爱情,遇到了和他携手共度一生的女人。

04 和娇妻王津元结缘,共同携手余生

这个人是郭广昌的学妹,叫王津元。

她长相十分甜美可人,她比郭广昌小四岁,他们结缘于一场采访。

王津元是东方卫视的知名主持人,偶然的一天,她收到了第二天要采访上海首富郭广昌的通告。

她只是知道郭广昌是她的学长,而且在工作中也采访过不少商业大佬,所以一开始王津元对他并没有什么其他想法,只是做好本职工作。

但是,当郭广昌得知采访自己的自己的小学妹,而且当年在学校的时候,就对她有好感;

只不过当时一事无成,怕耽误人家,就没有把这份感情宣之于口。

他还得知,王津元一直单身,觉着自己的机会要来了。

在采访过程中,王津元十分佩服,眼前这个从偏僻的农村里走出来的学长,更佩服的是,他能毅然决然的辞去“铁饭碗”工作,凭借自己的头脑,和对市场的洞察力,走到今天。

这次采访结束之后,二人都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良好的印象。

并且也借着工作机会熟悉了起来,一来二去,二人的感情就发生了变化,从革命友谊变成了纯真爱情。

最终,二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王津元,为了可以更好的照顾家庭,让丈夫安心在外工作,她主动的辞去了电视台的工作,在家做起了全职太太,当起了丈夫贤内助。

郭广昌也成为了大家羡慕的对象,家里有年轻漂亮能干的老婆,外面的事业也是如日中天。

如今的复星集团,在国内是九家医院的股东,在制药方面一直在不断研发新技术,做让人民放心的药;

而且还收购了外国的许多品牌,公司规模在郭广昌的带领下,越来越大。

在搞事业的同时,他还置身于公益事业,他懂得回报社会、感恩国家。

在香港疫情期间,郭广昌捐出一千万,让人们都对他刮目相看。

05 结语

在看完郭广昌的故事之后,我们能明白,出身并不能决定你未来的高度,正好的诠释了那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

只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事情,再稍加努力,一定能在某个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

对此你对郭广昌的事迹有什么看法呢?

 

原创不易,禁止抄袭、洗稿、如有必将深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48h内联系我删除。

农村穷二代考上复旦大学,还娶了知名女主持为妻,身价422亿

推荐语: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是出身还是名利?不,应该是机遇。著名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有三次投资机会,我们就能更加接近百万富翁。

但是,从来没有人能够告诉我们,到底怎么样才能够有效地抓住机会。可正是由于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作为个人来说,只有不断“投资自己”,才是最好的出路。

在中国,有不少投资大鳄希望成为“中国版巴菲特”的人,而在这群人中,郭广昌被市场认为是最接近的一个,无论是从能力还是从意愿上。

郭广昌是谁?他正是大名鼎鼎的复星集团掌舵人,早在多年以前,他就已经是上海首富。

在最新公布的《2021新财富500富人榜》上,郭广昌以422亿的财富排名榜单第98位。

从农村穷二代,逆袭为百亿富豪

郭广昌属于“寒门逆袭”的典范。1967年出生,从小家境贫寒的郭广昌,通过勤奋读书,最终从农村的“穷二代”,到复旦大学的高材生;从大学毕业当老师,到改革春风中下海成为上海滩首富,迎娶知名女主持为妻,郭广昌的人生就像过山车一样精彩。

大学放暑假时,郭广昌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回家待着,而是曾骑着一辆自行车从上海来到北京,一路上吃的都是馒头之类的食物。为了返程,他又卖掉了自行车换取一点路费。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当然不是因为闲得慌,而是他想亲自领略祖国经济的发展,并且思考毕业后的出路。

1989年大学毕业以后,他有机会留在学校任教,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在校期间他除了当老师上课,还一直做着各类兼职,毕竟当时的他一穷二白,还要想办法给家里多寄些钱。

郭广昌在复旦大学的统计预测调查分析中心工作,这工作让他积累了很多调查分析、数据分析的经验。

1992年,郭广昌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创业,创办了一家数据咨询公司。

刚开始公司办公环境差,资金少,郭广昌出去跑业务,经常是骑着一辆28大杠自行车。后来郭广昌从报纸上得知台湾元祖食品要招标一家咨询公司,连忙报了名。

凭借着过人的拼劲儿和此前的调研经验,郭广昌凭实力拿下了这个关键合同,赚到了人生第一份百万财富,公司更名为“复星”,也就是复旦之星的意思。

后来,郭广昌又发现彼时卖房生意大有可为,于是便通过精准营销,靠帮别人卖房子赚到了人生第一笔千万资金。

1995年,郭广昌开始投资生物制药,复星医药由此崛起;1998年,复星医药在上海主板上市,接触到资本市场之后,郭广昌很快地就认识到了资本的力量,复星由此开辟出了第二条路——投资。

以投资复星医药为例,十年间,复星医药从以仿制药为主的药企,进化为以创新药为主的科创型大健康平台。

而在全球化发展上,郭广昌带领复星走过了十多年的全球化征程,在全球深耕产业,积累了深厚的产业资源。

29年时间里,郭广昌凭借一己之力,打造出了一个横跨金融、房地产、医药、科技等行业,总资产超过7000亿元的资本帝国。

除了在生意上大获成功,郭广昌在个人情感上也收获颇丰

郭广昌的第一任妻子名叫谈剑,是原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遗传学之父”谈家桢的孙女,也算得上“出身名门”,不过后来却两人和平分手了。

郭广昌第二任妻子,名叫王津元,此人也曾是复旦大学毕业,在上海电视台担任过记者和主持人。王津元和郭广昌结婚后,生了3个孩子,分别是1个儿子2个女儿,如今的他小日子过得幸福而美满,成为了真正的人生赢家。

结语:从穷小子逆袭为上海首富,郭广昌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总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但他为什么总能抓住机会?这其实源于他从一开始就懂得投资自己,成长自己,否则哪来那么多的“幸运”呢?

在一次活动年会上,马云问郭广昌:

“像你这么聪明的创始人,有没有想过,怎么培养公司的传承者?

因为要找到你这么聪明的,还真不容易。”

郭广昌噗嗤一声笑出来,想了想回答:

“找我这样的,是不容易,但要找你那样的,不是更难吗?”

一通商业互吹之后,他继续调侃道:“我比你年轻,还不急着找接班人。”

马云是1964年生,郭广昌是1967年生,两人年纪其实相差无几。

郭广昌25岁就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而马云25岁时,还在杭州做英语老师。

这个被马云夸聪明的人,是什么来头?

 

(郭广昌和马云)

 

郭广昌1992年开始第一次创业,来年即创业成功,历时10个月,赚得100万。

光是这个“梦幻”的起步,就足以让人啧啧赞叹。

郭广昌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说起来很“简单”:

“我的第一个100万是咨询赚到的,靠知识赚钱;

第一个1000万是房地产营销做到的;

第一个1亿是靠生物制药赚到的;

而第一个10亿是通过资本与产业相结合达到的。

发展轨迹非常清楚,最大的成功就是抓住了机遇。”

清楚地抓住机遇,就能成功?

恐怕没这么简单,这背后肯定多的是,咱们不知道的事。

2021年,郭广昌以437.36亿元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380位。

今天就来聊聊,这个有着“浙江李嘉诚”、“中国巴菲特”之称的传奇大佬——郭广昌,他的起势聚富之路。

 

(郭广昌)

 

2011年,当已身家上亿的郭广昌被问到,未来希望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些什么时,他回答:

“首先我会留一些给我女儿,因为我不想我可爱的女儿,像我这样劳累。”

自己出身贫寒,深刻知道受穷挨苦的滋味,所以郭广昌才如此爱女心切。

1967年,郭广昌出生在浙江东阳市横店公社,一户普通农民家里。

那时候的横店,还不是“中国特色小镇”、“影视产业基地”,而是以山多地少、偏僻落后而“闻名”。

郭广昌的父亲是石匠,经常跟着施工队去外地做工,挣点小钱;

母亲是生产队的菜农,勤劳能干。

总在想方设法填饱一家人肚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郭广昌小时候吃得最多的,就是玉米、红薯等地里好种养的“健康粗粮”:

“可能是小时候红薯吃多了,直到今天,我一闻到红薯的味道,就直反胃。”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郭广昌从小就学会干各种农活。

打猪草、捡柴火都是每日必修课。

虽然日子艰难,但郭广昌始终记得母亲对他的影响:

“她非常善良,靠卖小菜让我读完大学。

村里有些人为了让菜长得好,会洒有毒的农药在上面。

她很反对这种做法,从来不用不该用的东西。

这份感恩和善良,我一直记在心里。”

因为时代原因,10岁之前,郭广昌都没怎么读过书,跟着大孩子们有一天没一天地混日子。

要么在地里干活,或者上山疯玩。

1977年恢复高考后,郭广昌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子,父母对其寄予厚望。

希望他好好学习,走出农村过上好生活。

因此,郭广昌享受“特殊待遇”——什么都不用干,认真读书就可以了。

而家里的两个姐姐,“理所当然”地务农、编草鞋,供养弟弟。

郭广昌也很争气,成绩一直不错。

而且,小小年纪就对高深的哲学很有兴趣。

他曾在学校图书馆读过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著作《存在与时间》,极大锻炼了他独立思考和逻辑分析的能力,老师也总让他跟同学们讲解学到的哲学理论。

这让郭广昌大受鼓励,对哲学的痴迷与日俱增。

他立志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哲学家,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

但并不是所有老师都看好郭广昌爱“瞎想”、爱“较真”的品质,对他的态度属于“两极分化”:

“我从小是个有争议的学生,有的老师对我特别好,认为我日后肯定大有出息;

有的老师却不喜欢我,觉得我太冲。”

有句话说得好:不要奢望得到所有人平等的喜欢,那样的话,你得平凡成什么样?

因此,郭广昌保持着他与众不同的性格,继续求学。

郭广昌14岁那年,父亲在采石场工作时发生意外,被炸伤右手,没法再干工程,只能回到乡里当了门卫。

顶梁柱歪了,家里收入骤降。

让原本就贫困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也让郭广昌一夜间成熟。

他常对母亲说:“我是家里的男子汉,有什么事,我替您扛着。”

初中毕业后,考虑到家境的困难,郭广昌懂事地听从父母的话,报考了师范中专。

他想着学完后,可以早早出来工作挣钱,贴补家用。

但等拿到中师的录取通知书时,郭广昌却反悔了:他还是想读高中、上大学。

那个暑假,郭广昌过得一点都不高兴。

他始终放不下心里的梦想,他想要再多读书、想要进大学校园、想要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终于,冲劲战胜顺从,郭广昌做出了第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放弃中师,改读高中。

尽管父母强烈反对,也依然阻止不了倔强又有主见的儿子。

郭广昌卷起铺盖,背上十几斤大米,装上一罐子梅干菜,踏进了东阳中学的校门。

多年后,回忆起自己这番“壮举”,郭广昌在庆幸之余,对跟父母的分歧,也有了更多感激:

“他们尽管不赞成,但也没有过多干涉,只是反复告诉我:人要靠自己,尤其在关键时刻。”

父母的开通和谅解,让郭广昌得以坚定地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这种“独断专行”的行事风格,成为郭广昌身上最鲜明的性格特点。

郭广昌就读的高中,离家有20多公里,他每周回去一次。

在校期间,郭广昌每餐的下饭菜,就是自己带的梅干菜。

这种菜价廉又易保存,是当地许多穷困学生的主要口粮。

有一回,郭广昌的梅干菜不知道被谁偷吃了,一口都没给他留。

而此时才周三,距离“放归”还有整整两天。

郭广昌没有追查,他知道大家都不容易。

都是穷人家的苦娃娃,要不是实在没办法,也不会做这种偷嘴的事。

饥肠辘辘的他,就这么靠啃地瓜、苞谷棒子挨到周末,飞奔进家门,抱起菜罐子猛扒。

苦行僧般的求学生涯,让郭广昌变得更加坚韧、能吃苦,塑造着每个创业者必备的性格素质。

1985年,郭广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所选专业,自然是他深爱的哲学。

此时,距离他弃文从商,还有7年。

18岁的郭广昌,将商业视为“不入流”的行当:

“那时候我认为商业这种东西,是很低层次的。怎么能去做一个商人呢?

咱是要管理国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好大的口气,好大的抱负。

要“治国”就要先了解国情,郭广昌在大学期间,做了两件他引以为傲的事情:

第一件是1987年暑假,他一个人如孤胆英雄般,骑自行车沿大运河,一路调研到北京;

第二件是1988年暑假,他组织十几个同学搞了个“黄金海岸3000里”活动,骑车沿海考察去海南。

经过这两次“微服私访”,郭广昌不仅拓宽了视野,更重要的是笃定了信念:

“以前,在我印象中,北京、海南似乎都很遥远,遥不可及。

但是,骑行到达之后,我得到一个深切的感悟:

只要车轮不停滚动,方向正确,再远的目标也很近。”

所以,多读书真的有好处,哪怕同一件事,因自身涵养的不同,就会有完全不同的领悟。

同是骑行去海南,别人可能觉得累死了,但郭广昌却从中体会到人生哲理。

不只是精神层面的丰富,第一次北京之行,还勾出了郭广昌的“酒瘾”,为他之后的宏图大业埋下意念伏笔。

当时,郭广昌骑旧单车到北京后,就把车卖了换旅游资费。

兜里的钱,买了回上海的船票后所剩无几,刚够三餐饭食。

可是他在途径青岛时,却馋上了当地“特产”——青岛啤酒。

盘缠有限,吃还是喝,这是个问题。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郭广昌狠狠心,用饭钱买了酒打牙祭。

初尝琼浆玉露,郭广昌回味无穷:“要是每天都能回到青岛啤酒,那该多爽。”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谁曾想,整整30年后,2017年,已家大业大的郭广昌,以2.43亿元拿下青岛啤酒17.99%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在财富自由之余,彻底实现了“啤酒自由”。

所以说梦想这个东西,实现的前提,是要敢梦敢想。

大学毕业后,郭广昌留校工作,先担任团委干事,后升为调研部长,再后担任校办企业的市场部经理,他的创造和运作能力开始凸显。

与此同时,他在校申请签证,打算去美国进修,并且已通过托福和GRE考试。

一切都在往他预想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组织力强的哲学系学者。

但有时候老天爷很“任性”,要么不赏饭吃,要么追着喂饭吃。

就在郭广昌为出国深造积极准备时,一阵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他心里。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使郭广昌重新思考未来:

“小平的讲话让人感到有激情,充满了希望,成为我决定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郭广昌敏锐察觉到时代机遇,义无反顾地调整人生方向。

他拉来校友梁信军,用借来的、本来留学的3.8万元资金,共同创立了他人生第一家公司——广信科技咨询。

公司名很“随意”,就取自两位创始人姓名中的一个字。

也可以看出在当时,关于具体要做些什么,郭广昌还没有那么清晰的规划。

一个本来立志要做哲学家的思想者,“性情大变”去做了自己曾经瞧不起的商人。

而且后来还干得那么好,这真是老天爷赏饭吃?

关于这个疑问,马云也有过。

有一次,马云在商流聚会上问郭广昌:“你是学哲学出生的,怎么能把企业做这么大?”

郭广昌沉思片刻后说:

“哲学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学,所以都是空的,空的就能接受所有东西。

所以它教会我独立思考,不要轻信任何人,也不要轻易说别人不对,要多听、多分析。”

郭广昌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就是市场分析,这算是他的老本行。

大学期间积累的社会实践经验,现在要拿来变现了。

那时,市场经济刚起步,专业的市场调研公司还不超过10家,算是个新兴领域。

郭广昌在此刻供小于求的不饱和环境中,适时入局。

他走街串巷找项目,凭借丰富的调研经历,以及“复旦老师”的可靠头衔,拉来太阳神、乐凯胶卷、天使冰王等诸多品牌合作,还接了个大活——台湾元祖食品的上海市场调研,凭此一单,就挣了30万。

短短10个月,郭广昌就赚到第一桶金100万。

然后,随着另外三位校友:王群斌、范伟、谈剑的加入,郭广昌把广信改名“复星”,寓意“复旦之星”,核心团队由此汇合。

1993年,郭广昌“突然”扭转赛道,退出市场调研业务,主攻房地产和生物制药。

这跨度可不是一般的大,简直可以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跨界。

放着刚刚起步、发展大好的咨询业务不做,又去折腾投资、风险都很高的两样烧钱玩意,郭广昌是咋想的?

不急,听听这位“前哲学家”的看法。

郭广昌认为,随着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房产势必成为未来中产阶级的刚需。

现在进驻这行,投注小、收益高。

因此复星就成为了上海第一批房地产销售公司之一。

郭广昌这个判断,说对,也不全对。

国家在1998年才确定商品房改革的大方向,而郭广昌超前了5年。

这就很尴尬了,猜中了结尾,却没猜中什么时候开始。

郭广昌接手的第一个楼盘在上海郊区,专为“留学家庭”设计。

当时普通平民的那点收入,根本负担不了这么高档的住房。

整个街道无人问津,冷冷清清。

郭广昌没有功夫跟着凄凄惨惨戚戚,他必须想办法把房子卖出去。

要不然,刚到手的100万,就要变成负债100万。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白走过的路。

郭广昌想起之前筹备出国时,接触到相关机构,他们那肯定有很多留学人员的信息。

于是,郭广昌要来他们的家庭住址,又去出入境管理部门查“海归”的情况,把广告送上门,用塞门缝、夹把手的土办法,做精准营销。

就靠这么地毯式的宣传方式,郭广昌入手第一个1000万。

话分两头,布局生物制药,又是什么操作?

相比房地产的“臆想揣测”,郭广昌选择进入药品行业还算有迹可循。

因为“复旦五虎”中,除了郭广昌是哲学系,谈剑是计算机系,其余三人都是遗传工程系,所以公司转战做医药有先天优势。

1995年,郭广昌把研发了三年的肝炎诊断试剂推向市场。

一战成名,钞票如雪花似飞来,迅速堆积起第一个1亿元,公司也成为上海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

然后郭广昌说:“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去做,所以就要做投资,这是一个不变的规律。”

于是,郭广昌开始以参股或收购的方式,四处投资有潜力的公司,大张旗鼓运作资本市场。

范围涉及信息产业、金融、钢铁、证券、银行等,市值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同时,郭广昌还把财大气粗的触角伸向国际,收购了法国老牌度假村运营商、英国百年足球俱乐部、葡萄牙最大保险集团、德国私人银行等。

当时,投资圈有一句玩笑话:人类已经阻止不了郭广昌并购了。

而郭广昌的投资心得是:“越是血流成河的地方,越要有兴奋感。”

2007年,公司在香港整体上市,郭广昌身家直冲362.3亿元,顺理成章成为上海首富。

此后,郭广昌的聚富之路畅通无阻:

2013年,身家178.4亿;

2016年,445亿;

2020年,570亿……

郭广昌的成功,除了凭借精准的眼光外,还得益于他在工作中永不停歇的“战斗力”。

在公司,一般员工加班都有补贴。

但包括郭广昌在内的管理层,没有所谓的加班概念。

一天24小时,都要有“奉献”精神,所以不存在什么弥补待遇。

筹备上市那会,郭广昌一天要去几个部门沟通,一星期跑三趟北京。

经常会议开完后已是深夜,回到家里连饭都不想吃,倒头就睡,第二天再精神抖擞开始新的奔波。

管理者们受他影响,自然也是拼命往前冲,办公室常备泡面,各取所需。

二把手梁信军,作为公司创始人之一,曾评价郭广昌:

“他到了一定高度,一定又会提出下一个更高的目标。”

在这样舍命拼搏的老板身边,自然不会有一丝轻松。

所以梁信军于2017年身体不好,辞职离开,回家休养。

郭广昌之所以如此“激进”、“不给任何人喘息的机会”,是因为他认为:

“修屋顶,是选阳光灿烂的时候。所以在企业发展好的阶段也不能懈怠,要不然等风雨一来,就完蛋了。”

时刻保持获胜的饥渴感,是郭广昌始终笃信的真理。

自1992年创业以来,郭广昌从没有停下稍事片刻。

曾经的满头乌丝,随着事业蒸蒸日上,早不知飘落何方。

头发掉光,换来百亿身家,这个买卖还是划得来。

与疯狂野蛮的工作冲劲截然相反的,是郭广昌低调沉稳的生活作风。

公司员工都说这个大老板“深居简出,厌恶浮华。

平时特别讨厌前呼后拥的虚礼,比较有思想。”

郭广昌有出息了,家里姐姐想让他多回来为家乡做贡献,光耀门楣。

但郭广昌另有看法:

“家乡的事比较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光宗耀祖的背后是什么?其实就是显摆呗。

我觉得还是平静些,不要让人家觉得我很了不起、无所不能。”

郭广昌崇尚简约,不喜张扬,但并不代表他不会来事。

有一次,郭广昌组织一场商界交流会,来的全是行业大咖。

比如娃哈哈的宗庆后,泰康董事长陈东升,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葡萄牙总领事等等。

郭广昌独掌大局,面带微笑迎来送往。

当看到老朋友马云时,乐呵呵地说:“看到你来,我就轻松多了。”

要迎接省长时,郭广昌特地把坐在休息室的马云叫出来,让跟他一起接车。

还“嬉皮笑脸”地说:“感觉我是新郎,你是新娘。新娘躲在里面不出来,新郎在这里接客。”

马老师听后“一脸娇羞”地低头不语。

 

(郭广昌和马云)

 

除了与一众大咖保持紧密深厚的关系外,郭广昌的对标“偶像”是股神巴菲特:

“巴菲特说的话、做的事,其实并不深奥。

关键是能不能坚持去做,这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他选的另一名“标杆”是香港李嘉诚,曾把自家公司比作“年轻的和记黄埔”,其野心可见一斑。

在2021年公司业绩发布会上,54岁的郭广昌依然慷慨激昂、意气风发:

“即将到来的2022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是我创业30周年。

我觉得还是要往前看,只回忆的话,就变成老人了。

我们还是一个年轻的企业,还是一个创业的企业。”

对郭广昌来说,30岁的公司正当盛年,未来可期。

他本人亦是激情犹在,拼无止尽。

从农村小子成为百亿巨富,郭广昌的人生跌宕起伏,堪称传奇。

有句话说得好:命运不是要你成功,而是要你去尝试。

如果当初,郭广昌听话地读了师范、做了老师,没有上高中、读大学,也许他的命运跟许多稍有文化的读书人一样,在时代浪潮面前,只是观望的局外者。

他凭着一股勇于尝试的拼劲,最终走进淘金洪流中,分得一杯羹。

所以,人生重在参与、贵在掌握,每一个人在时代中,都能找到自己的站位。

时代不淘汰老人,也不欺负新人,只会远远抛下站着不跟它玩的人。

[郭广昌媳妇(郭广昌的女儿叫什么)]

引用地址:https://www.haoxigou.com/202304/21456.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