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问题_股票在线问答_短线股票推荐_问财选股_ 好喜购问股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炒股故事100个经典还有九十年代炒股故事

人在股市混,想从里面赚钱其实很有难度的,而在里面从亏钱到轻而易举的赚钱,也不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噩梦成真,都是时刻可能发生的,所以等你真正的领悟了,‘’7亏2平1赚‘’时,从梦想经历到现实时,也许你的资金可能已经蒸发殆尽。

 

 

 

 

 

 

 

 

 

 

 

 

 

其实刚开始,有些人还是赚钱的,但最后所剩无几,也不排除将血本无归,股民的难处可想而知,悲惨的故事,也曾活生生地在任何股民身上上演,后悔也没有用,孙子兵法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己,每战必殆‘’

 

 

 

 

 

 

 

 

 

 

 

 

 

所以,对股市的梦想和经历,结合自己多年的炒股经历,感触很深,从狂热到冷静,从冷静到悲伤,从悲伤到惨烈,会让你的人生充满着酸甜苦辣,甚至没有更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为此我不想多说什么,我很想用我多年实战及股市中的各别故事,表达一下我这么多年的感受。我不是为博得同情,我也不是为了炫耀,只是让大家懂得炒股的艰辛及无耐,给刚入股市的朋友,敲个思想警钟!

 

 

 

 

 

 

 

 

 

 

 

 

 

说起我在2000年认识了股市,在和朋友一起时,常听朋友讲述炒股赚钱就像捡钱一样简单。出于幻想赚到更多的钱,于是我懵懵懂懂开始关注研究股票了,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迈进了股市的大门,有人说那里是天堂,也有人说那里是地狱,于是我开始接受天堂和地狱的洗礼。2000正式游入股海,成了一位真正的股民,在华夏证卷(现在的中信建投)开户,启动资金三万,没有经过模拟盘操作,直接进入战场拼杀。那时候家庭很少有电脑,看盘一般都是看交易所挂着的超级大的电子屏幕,也有很多电脑供投资者免费看行情,交易一般是去交易所划卡交易,也有极少数电话委托。股市是个充满机会的地方,对于初入股海的股市小白,股票知识少,家又没有电脑,股市投资的书籍也很少,所以不言而喻,最后的结局会如何。那时候股市的人很多,人员爆满,有老人,有妇女,有学生,也有投资者带孩子来的,交易所经常是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开户存取款都在交易所,没有三方托管,所以人员很多,有时要排队的,那时候的手续费是30个点,和现在的交易费简直是天壤之别,那时候交易所,有散户室,中户室(五六个人在一个房间,每人一台电脑),大户室(单房间,一个电脑)。

 

 

 

 

 

 

 

 

 

 

 

 

 

首次操作,面对众多的股票,看着都有点麻,也没有什么专业知识和炒股经验,根本不知道买哪支股票,于是挑选六块钱以下的股票,买了几只,一般一支股票也就买400股,500股,那时候的股价并不算太高,还为自己美其名曰投资作为解释:‘’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买了几只股票后,它们的走势并非像我想象那样上涨,而是震荡向下,好像是国家制定国有股减持那个阶段,股市就像温水煮青蛙,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下跌,因为那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止损,看着股票心太软,下不了手,股民小白一般都管不住自己的手,一年到头总是满仓,手里没有股票,心里总觉得好像有什么事没有办到似的,所以天天满仓,认为自己在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有时候想起来都很可笑,如果这样一个周期下去,将不忍睹。往往就是一买就套,不经过止损,一步步进入深度套牢,毕竟逆势走强的股票是少数,而下跌周期中,90%的股票都是下跌的,也许今天的低点就是明天的高点,即使你有敏感的市场感觉,也难获得更大的收益

 

 

 

 

 

 

 

 

 

 

 

 

 

经常满仓会使人身心疲惫,很难进行操作,因为你的资金根本运作不起来,小梦想利润最大化,往往是急功近利,惨不忍睹。说起这段的操作,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根本没什么操作而可言。当时我记得我曾炒过的一只股票《银广夏000557》记得是2001年八月初,股市多空,双方交战激烈,难分胜负。随着一组"银广夏造假‘’的陷阱报告一出,使这支股票连续15个交易日跌停,许多投资者纷纷割肉抛股夺路而逃,我在n个跌停后,才开始注意到这支股票,后来跌停板打开了,我卖掉了自己部分股票,好像是五块五左右,买了800股银广夏。那时候银广夏震荡比较猛烈,每一天都在低位买进,第二天高位进行卖出,等待回落再买回来,每日不停地滚动操作高抛低吸,见利就跑。短短的半个月吧!收益就达到几千块吧,这一次误打误撞的操作,对我影响很大,所以以后的操作,我基本都是经常做T的,也许是因为做丅,形成了我对股票的误解和毛病。直到现在还没有改过来。后来也就是2001年年底吧!经过一波行情,我的投资基本没有赚钱小亏一点点。对于当时来说,也应该是个不错的成绩

 

 

 

 

 

 

 

 

 

 

 

 

 

其实作为一个股民,我们非常难。躲过每次大跌都很难,甚至有更多的人亏损累累,那种痛苦万分,不处在这种环境的人,很难体验到的,也有自己资金亏损到80%的时候后,那是多么茫然,多么痛苦,那时候割肉都感觉都没有了,多么无助,只有放在那里不管了。其实股民的每个夜晚都是难以入睡的,因为炒股的同时,必须要关注自己所买公司股票的基本面,技术面,中报,年报等各种消息,并且有时候要自己甄别报告的真假。至于这些报告的甄别,对我们股市小白来说,简直比上天还要难。有时为了安慰自己,装一装,也要看下去。

股票对于我们小白来说,永远只是个故事,有时候股票可以激励一批人,有时候股票可以迷惑一批人,有时候股票可以玩转一些人,有时候股票可以搞惨一批人人。要想在股市,不想陷进去,就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正确的分析方法,即使如此,我们小散也很难逃被割韭菜的命运。最后后往往是:大户变中户,中户变散户,散户光屁股。有时候我们要承认失败,不是我们不强,而是我们的市场不适合我们跟庄家博弈,散户与庄家的区别很大,如果散户有庄家的思维,那散户非散户,如果庄家有散户的思维,那庄家就是散户,我们要认清自己。

 

 

 

 

 

 

 

 

 

 

 

 

 

经过一次次惨败后,2002年以后后,家里有了电脑,操作方便了一些,但对股市的信心也磨去了不少。也不热衷于看盘了。有时候干脆放弃了,偶尔看一看,因为看不到可操作的价值,经历过一次次挫折失败后,头脑不像以前那样发热,也认识到了股市的风险,开始关注于政策面,只有看清了政策,才能让我们的股票更好的做下去,如果头脑发热,听从股评的分析和一些机构的荐股,那样你迟早要被割韭菜的。对于股票的亏损,我们要对回本有信心,要认真学好技术分析,并且理论总结经验,终会有扭亏为盈的那一天,来日方长,学海无涯。获得盈利,总结只有五个字,‘’学习,再学习‘’

 

 

 

 

 

 

 

 

 

 

 

 

 

以后我会把我股市的小故事分享大家,《2008金融危机》股票操作状况,《2015股灾》股票操作状况,欢迎大家指点,谢谢观看!

 

编者按:

有着“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杨百万”杨怀定先生于2021年6月13日去世,享年71岁。杨怀定生于1950年,曾是上海铁合金厂职工。上世纪80年代他靠买卖国库券收获了第一桶金,之后叱咤于股票市场,因为炒股盈利超过一百万得到了“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的称呼,还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本篇文章发表于2018年8月。

作者:李亦儒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互联网与社交媒体让一个普通投资者成为股神的成本降低不少。当然,大多“股神”的坠落都不如徐翔或陈树隆事件一般数字骇人、无法言说。除了倾家荡产或自行了断外,它们常见于以下几种形式。

免费指导操作,若赚钱,股神只分两三成。这种股神简直是在做公益,忙前忙后,自己只拿那么一点点,若是亏了钱自然也跟股神没关系。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说过,你想在股市上赢钱,首先要千万别把钱太当钱了!

这类事业多被证监会称为未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已被查处的机构其非法收入可高达几千万元。

通过编造、传播虚假或误导性信息赚钱,这容易构成操纵证券市场罪。曾做过CCTV2《中国证券》栏目特约嘉宾、被安徽电视台选为“资本市场安徽七大名人”之一的汪建中,就因为操纵证券市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罚款1.25亿元。

通过电视、短信、网络等各种形式收取荐股费用,开股神学校,卖“内幕消息”,卖荐股软件,收会费……李嘉诚、巴菲特、威廉·江恩等名字常挂在这些股神嘴边。这些行为也多分门别类地成了非法经营的警示案例。

股神新秀中的网络股神毕绍文,他有一条重要的投资原则,购买20元以下的低价股,“你看一百多的都会跌到十几块钱,不管涨到多高都会跌下来,为什么不买低价的呢。”毕曾这么对媒体解释。

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中,股神杨百万位列其中,之后的二十年,股神这个称谓越来越具有骗子意味。但当下,也许人民依旧期盼杨百万当年重返股市时的热烈场面能以某种新形式重演。

那是1992年,上证指数392点,之前1400点时离场的杨百万,乘汽车出现在上海文化广场。这里人头攒动,有几十家证券公司的分部。杨百万的出现引起了围观,保安上前迎接,怎么亲自来了呢?有什么事情来个电话呀!如果当时的报道可信度高,那么彼时杨百万的光临颇像历史剧里皇上突然驾到的场面。股民们也拥着他问,老杨,还会跌吗?

直到走至工作人员跟前,杨未发一语。他用行动表示了:以市价(4.5元)打进1万股轻工机械。

人群炸开,股神入场了,可算跌到底了。

作为股神,少不了一沓经典语录。杨百万也有,比如:“牛市之后是熊市,熊市之后是牛市,是不断循环的。现在是熊市,说明牛市也不远了。”这话好比说,没有停不了的雨,也没有永远旱着的地,除了不知应该几时进场,几时撤退,都是再正确不过的真理。

只是对比于杨的高调返场,之前他卖掉股票买回国库券时,可是“悄悄抛掉”的。

暴富机遇

1986年9月26日,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张。1990年12月19日,上海市市长朱镕基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了开业锣。

1988年,刚刚从上海铁合金厂辞职的杨百万每天去上海图书馆寻找致富信息,初中毕业的他学习方法是看报纸。

属于他的时刻很快来了。人民银行行长的讲话里提到,经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地内的公民可以自由买卖国库券了。杨百万掌握消息的速度比银行金融研究所的接待人员还快,当对方义正言辞地告诉他,买卖国库券是非法行为时,杨百万拿出了《人民日报》。

当时银行的利率是5.4%,而1985年期的国库券利率是15%。杨百万用2万元买入国库券,一涨价便很快卖出,赚了800元,之前他的月薪是50出头。

怎么能一直做到低买高卖呢?

除了上海,还有合肥等几个城市可以买卖国库券。杨百万又去报纸里头掘黄金。他发现,100元面值的国库券,合肥与他所居住的上海有2-3元差价。杨与妻子当机立断,取出存款,换上旧衣服,极尽低调地揣着钞票爬上了去往安徽的火车。13个小时车程过后,他买下了合肥市工商银行全部的国库券。回到上海卖出,1060元差价入账,不过用了两三天时间。

看似是力气活,但当时国库券行情有国家机密一说,并不透明,只有杨百万这个老百姓,从《解放日报》上看到了上海的开盘、收盘价之后,又翻遍各地党报,找到了合肥的国库券价格报道,才开始人肉运送,赚些小钱,不比90年代任安徽省国债服务中心主任的陈树隆,用国有资金做多国债期货,为国债服务中心带来了超过4亿元的收入。

杨百万之后频繁来往于上海与合肥之间,福建、河南等地亦未放过,加上各地媒体的宣传,原名杨怀定的老杨才成了大家口中的杨百万。

挣了钱的杨百万很懂得洒扫进退,他先是咨询律师自己的行为是否违法,得到否定答案后,又去上海市税务局咨询领导,买卖国库券是否需要交税,最终是国家财政部税务局的表态给了他定心丸:为了促进国库券发行、流通,方便群众,国库券买卖不征税。

招商周刊一篇报道里甚至提到,杨百万请了两名公安做自己的保镖,除了保护自己去外地时的财产安全,更重要的是以防被抓时有个“垫背”,“在写辩护词时我可以说’警察都不知道违法,我又如何知道’。”

跟杨百万相比,去年落马的陈树隆似乎就没能坚持韬光养晦。

陈热爱资本游戏,有过副省级股神的称号。据财新报道,他的落马起因于上报了至少3000万元家产,“对这一超出常人理解的举动,熟悉陈树隆的人士分析:‘他这些年在股市上为政府赚了不少,而且自己也有家底,但说起来还是太自信了,他觉得他就应该有这么多钱,当然他实际有的肯定何止3000万元。’”当年他为国债服务中心赚得4亿后,安徽省政府就奖励给他数百万元。

股市三进三出

倒卖国库券成为百万元户后,杨百万顺水推舟地成了“中国第一股民”。他的第一笔交易是500股电真空。

对1992年下半年中国第一个熊市,杨早有风险意识,他提早离场,如本文开头描绘的场景,在上证指数跌至不到400点时返场,苦熬到94年的300多点,并在证监会宣布三大救市政策的前一天将最后2万元投入。

后来他的股票市值接连翻倍,别人如沐春风时,警觉的杨百万卖了股票,购入两套商品房,不早不晚地又躲过了新一轮大跌。2005年,远离股市已四年的杨百万,将升了值的房子换成了30万股股票,“金戒指套手上”,坐等2006年牛市。

三进三出,股神的冠冕戴稳了。

这些年间,出书、上电视、到地方财经学校讲课、到北大作报告、拍央视纪录片、成立工作室、卖炒股软件,杨百万一样也没落下。有他演讲的地方,门口就有黄牛炒门票。

07年牛市时,杨百万给自己的孙女起了个小名,叫“涨停板”。他早已不用坐火车四处奔波,位于上海的工作室里放了好几台电脑,每天股市开盘他去上班,坐在椅子上动动口,几名工作人员就会按其指令进行交易。

2008年,有股民看到杨百万在上海电视台做节目,称自己买下了中石油的股票,而且要放一辈子,留给子孙后辈。之后中国石油的上市拉开了大熊市序幕。

那年杨百万回顾炒股生涯时说,从1990年买卖最开始的“上海老八股”和“深圳老五股”起,18年间自己明白一个道理,中国股市说到底,是政府主导的政策市,“在中国炒股,一定要听党和政府的话,跟着党和政府走。”

他的这段话被放在“中国资本市场20年十大风云人物”专题页面的链接里,那篇文章引述了杨对于接下来股市走向的观点:“现在的中国股市,老百姓出钱,政府就是收税,政府肯定要大力发展股市。”他还劝诫年轻人,呼吁中国的每一个年轻人都参与到股市中来。

后来质疑杨百万的人毫不客气地指出:证券市场上,在前台跳着的,都是一些十足的小丑罢了。

2013年,杨百万说:“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捕捉机会,尤其是年轻人,我想一定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里找到自己发财致富、改变命运的机会。”这简直道出了所有中国股神的终极问题:想要炒股致富,到底是看杨老师出版的股市成功秘诀,还是看三中全会公报呢?

近几年杨百万仿佛销声匿迹,在中国用户量最大的搜索引擎上输入他的名字,第一屏全部是真假难辨的炒股软件广告,“杨百万”相关的微博或博客也有一串,经过查看,大抵无一是他本人。他的名字倒是常出现于一个段子:股市,杨百万进去,杨白劳出来。

昔日股神泯然于竞价排名广告矣。

*头图购自视觉中国

[炒股故事100个经典还有九十年代炒股故事]

引用地址:https://www.haoxigou.com/202403/41452.html

tags: